一份精心撰写的读后感,让人对书籍的思想和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想要写好读后感,需要多读、多写、多修改,不断积累经验,下面是心得大全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上学路上》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上学路上》读后感篇1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名为《上学路上》的电影,观电影《上学路上》有感。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故事的主人公叫王燕,由于她家境特别贫寒,母亲又重男轻女,家里决定不让她继续上学。可是王燕是个十分好学的孩子,她非常渴望上学。为了挣够下学期的学杂费——二十四元八角钱,能够继续上学,她利用整个暑假的时间,每天冒着酷暑炎热卖鸡蛋,拉着板车割羊草,背着包袱去打工……整整一个暑假,她不知受了多少苦难和委屈,终于挣够了所需的钱。开学那天,她把攥在手心里已经被汗水浸湿的依靠自己辛苦所挣的二十四元八角钱交给了老师,圆了自己能够继续上学的梦。看到这里,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了能够上学,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触很深。我的家庭条件比她要好很多,我从来就不用为学费而发愁,自己过一次生日的花费就够她报一次名的费用。书包、文具等也是喜欢什么样的,爸妈就给买什么样的。与她相比,我的学习条件要好很多,但我刻苦好学的精神却远远赶不上她。有时不认真完成作业,有时遇到不会做的题也不主动去请教别人。想到这些,我很惭愧。
我今后要向王燕同学学习,珍惜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抓住美好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争取早日成材,多为社会做贡献,也为象王燕那样因家庭困难面临失学危险的孩子主点力。
《上学路上》读后感篇2
今天我看了一场感人的电影,《走路上学》。这部电影讲述了山区里的小孩渴望读书的故事。
里面主要讲得是:在云南怒江流域,交通不便出行困难,只能通过溜索道跨过波涛汹涌的怒江,就连小朋友上学也只能溜索过江,去对岸的学校读书。其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里有对姐弟叫娜香和瓦娃,姐姐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上学。而弟弟听着姐姐从学校带回来的知识,也想去上学,他不顾妈妈对他溜索过江的禁令,也偷偷的溜索到对岸看姐姐读书。
随后在城里支教聂老师来家访并送鞋的时候,意外将这件事全盘托出,瓦娃被痛打了一顿,不过后来瓦娃决定要了姐姐的鞋做为条件就不溜索过桥去学校。不过懂事的瓦娃还是把鞋还给了姐姐娜香。
有一天,满心欢喜的娜香。带着聂老师送给瓦娃的鞋子,急匆匆地溜索回家,中途鞋子不小心掉了下去,姐姐下意识地翻身去抓住鞋子。可是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滑索断了,姐姐掉了下去,被无情的江水淹没了。瓦娃只找到了那双鞋。
六个月后,政府在怒江上修了一座桥。小朋友们终于可以走路上学了。
这部电影让我觉得:山区的小朋友们克服艰苦环境,不怕苦、不怕危险坚持去上学,渴望去上学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跟他们相比,我们生活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吃穿不愁,出门汽车,上学接送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但我们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吃要好,穿名牌,喝饮料,住高档,不比学习,讲求物质,不讲节约,讲求奢侈。因此,我们要珍惜目前所拥有的生活,好好珍惜上学的机会,要知足才能常乐。
我们不但要学习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学习他们团结和睦的风格,更要有一颗爱心,去帮助山区里那些贫困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像我们一样幸福快乐的成长。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城美好的人间”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上学路上》读后感篇3
?上学路上》这并不是出自作家之手,也不是名著,只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同学的作文。但读了这篇作文后,真的觉得世界很美丽,让人觉得很欣慰。
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早上,作者去上学,突然看见卖早点的摊前,站着一位老奶奶,眼巴巴的望着热气腾腾的锅贴和稀饭。老板娘却不知哪儿去了。于是,作者就靠近早点摊,假装等自己的同伴,注意着老奶奶。只见老奶奶掏出几枚硬币,又放回口袋。朝四周看了看,颤巍巍向食物伸出了手。作者心里想到:快拿呀!拿了就跑!别让别人抓着。可是,老奶奶又迅速把手抽了回来。这时,小作者把自己仅有的两元早点钱拿了出来。老板娘也回来了。作者把钱给了老板娘:“全给奶奶买锅贴和稀饭。”老板娘笑着说:“他是你奶奶?”“我不认识她。”作者小声说。老板娘把钱还给我:“拿去买你的早点吧!锅贴和稀饭我会给她的。”说着她拿了六个锅贴和一碗稀饭,端给老人:“趁热吃吧!”……
一个多么简朴的故事,一个多么平凡的举动,一个多么触动人心的一刻。这个世界因人而美丽。在这篇作文中,有三个值得人敬佩的人。老奶奶人穷而志不穷,能够抵制诱惑。小作者和老板娘就更值得人尊敬,为了一个毫不认识的人,能过帮助她,无论事情有多小,那都是可贵的,是品德的升华!是伟大的!真的让人觉得很感动,很欣慰。
真的希望所有人都能有善心,那么地球会由于我们而放光!
《上学路上》读后感篇4
9月18日上午9点钟,我和妈妈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一部名叫:走路上学的影片。
它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伊娃和他姐姐娜美,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贫困山区生活。娜美每天上、下学,都要从急匆匆的河水上面滑索回家,那是非常危险的。之后,来了一位深圳的自愿者,她是老师,教山区的孩子们读书。同学们在冬天里没有鞋子穿,就穿拖鞋,老师发现后,将朋友们捐助的第一批货物——鞋子、袜子和书包,便发给大家每人一件物品。看到伊娃那么羡慕,娜美非常想给伊娃买一双鞋子,但要16。5元,于是老师送给伊娃,娜美很开心,滑索回家了。中途鞋子掉出了一半,娜美想去救鞋子,可是滑索松了,娜美掉进河里摔死了……政府为了能让孩子们走路上学,就修了一座桥,实现了伊娃和大家盼望已久的梦想——走路上学。
我觉得,他们虽然是贫困山区的孩子,但是他们的有着远大的理想,等待着被实现;他们非常懂得珍惜,只要机会在面前他们就不会放弃;他们非常的聪明,当天学习的内容有些听几遍就记下来了;他们非常的勇敢,在寒冷的冬天里能忍受寒冷穿拖鞋来上课;他们非常的……他们有着说不完的优点,虽然非常的贫穷,可是他们能坚持下来,说明他们有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在此我呼吁大家:快快伸出援助之手,帮帮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吧!要像老师一样去亲身体验一下他们生活的艰难。
《上学路上》读后感篇5
?走路上学》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小姐弟俩,为了到对岸去上学而不得不每天命悬一线,滑索过江的感人故事,真正触动了灵魂最深处的情感。
走路上学,这在常人看来只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然而对于这对小姐弟却是个难以企及的梦想。姐姐娜香靠危险的滑索溜过江上学,在弟弟的眼里,这却是让人无比的羡慕,但妈妈坚持要瓦娃等爸爸回来带着才可以溜索。可是,事与愿违,在外打工的爸爸总也不回。终于一天,弟弟没能抵抗住来自对岸的诱惑,偷偷溜索过江,到了心仪已久的学校。不曾想,瓦娃溜索过江的秘密被家访的聂老师戳破,聂老师送来的.那双红雨鞋把瓦娃留在了家里。他答应妈妈和姐姐:有了这双鞋,他就不再偷着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这双漂亮雨鞋还给了姐姐。
日子像流水一样悄无声息地淌着。谁也没想到,因为赶着给弟弟送一双新鞋回来,姐姐娜香失手从溜索上坠落江中
影片最后段娜香的坠江相对观众的视觉冲击尤为强烈,故事也因此达到了高潮。这部“将美撕毁给人看”的影片,自始至终是那么完美地、也是令人心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剧中人物无论是主角姐姐娜香,还是弟弟瓦娃,以及聂老师,甚至配角村长等等,都无限深情地投入,决不懈怠其中任何一个细微处,那么感人至深、没有悲情、滥情的噱头,《走路上学》通过孩童瓦娃的纯净视角,以朴素而真实的故事蓝本、克制收敛的叙述方式、清新自然的影调、真挚动人的情感和精美简约的风景,紧紧拽住了我们的心灵。
客观上讲,也许人生来就不是那么的平等,而处于优越环境的我更加应该珍惜目前美好的机会和安逸的生活,做到和聂老师那样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的希望没有那么遥远!
《上学路上》读后感篇6
就在最近,我去看了一部教育片《走路上学》!我听说这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电影,时长90分,我来给大家说一下它的大致内容吧!
在一个离城市非常遥远的山区,住着一个姐妹两,他们的妈妈,还有奶奶,姐姐每天上学都要过一条非常宽的江,因为这里没有桥,姐姐只能滑溜索过去,每天这样返来返去,姐姐自然成了滑溜索的高手,过了几天一个深圳老师来了,她非常不满意孩子们在这大冬天穿拖鞋,于是就召集了几个朋友,给山区捐款,买了好多双雨鞋,看到这里,我真的很感动大哭,是啊,要是我们全中国的人民每人捐一块钱,就共有13亿元!这样也就可以帮助山区孩子解决他们生活的问题,接受教育问题……――在看过姐姐第一次滑索后,弟弟的梦想就是滑溜索,听说姐姐学校里有许多好玩的,他有好几次偷偷过江,被妈妈发现了,差点被打断腿,原来妈妈也溜过索,差点摔下江里,这溜索是多么危险啊!为什么就不能建点桥呢,为什么不能保证山区孩子的安全呢?再发了雨鞋之后,弟弟非常想要姐姐的`那双雨鞋,姐姐为此给他买了一双更加漂亮的球鞋,可是在回来的路上,溜索过于生锈,而导致半路断线,姐姐没抓好,摔进江里泪奔……过了六个月……,政府最终在这里建了第一座桥,弟弟终于可以上学了,但是弟弟经过那一次打击,而沉默不语,什么事也不干,就当我们等待弟弟的做法时,电影就此结束了。
看了以后我在想:我们每天上学都有校车接送,中午回家吃饭也有大鱼大肉,晚上回来写完作业就扔下书包,跑出去疯玩。在周末,我们也可以睡懒觉,随意的玩,甚至可以出去休闲度假,我们的生活跟山区孩子真是有天壤之别,我们在休闲的同时,有没有想过那些山区的孩子?我们可以为他做最小的一件事,也可以为他做一件大事,无论如何,我们只要帮助了他们,就会使他们生活变得美好起来!
《上学路上》读后感篇7
你尝试过用什么方式去上学?坐车,还是走路?有这样一群孩子,每天都是“飞”着去上学,所谓“飞”就是溜索,这些孩子,就是出自于《走路上学》。
?走路上学》是彭臣、崔雨竹所写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主要讲述了生活在怒江边的一户人家,七岁的瓦娃看到姐姐娜香每天溜索过江上学,也偷偷溜索到向往的学校,引起了妈妈的大怒。娜香把唯一的红雨鞋送给弟弟,想把弟弟留在家里,但不忍心的瓦娃又把红雨鞋还给了姐姐。聂老师为瓦娃买了一双新鞋,娜香赶回家给弟弟送鞋时却因鞋子掉入湍急的江中,失手坠江。看到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姐姐为了抓住弟弟的新鞋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从中感受到浓浓的姐弟之情。从那以后,瓦娃就没说过一句话。后来,聂老师用心引导瓦娃,瓦娃又变回了原来勇敢乐观的孩子。当家乡第一座桥建成,瓦娃似乎又看到了姐姐,姐弟俩手牵手实现了走路上学的梦。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我们好幸福啊!因为怒江边的孩子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上学,而我们都是坐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上学。我想:如果有一条溜索在我们面前,我们肯定有很多同学不敢溜过去,他们却为了能上学,再苦再难也要滑过去;我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他们却一年四季都只能拖鞋穿着,吃不饱穿不暖;我们中多数人都被父母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他们从小就开始干农活、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去做。我们应该好好反省自己,学习怒江边的孩子们那种坚强、独立、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
看完这本书,我不但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而且觉得我们要珍惜眼前幸福的生活,因为这是无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上学路上》读后感篇8
观看了《走路上学》。这部电影让许多人热泪盈眶,可感动人了。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溜索上学的感人故事。娜香和瓦娃住在云南省的怒江边,而学校在江对岸,没有桥,娜香每天只能冒着生命危险,溜索上学。从城里来的聂老师知道学生们生活艰苦,只能穿拖鞋,就给每个同学一双鞋,其中也给了瓦娃一双。
当时我真为他们高兴,他们也能穿着新的鞋子上学了。但正高兴时,悲剧发生了。娜香回家时,瓦娃的鞋从书包里掉出来一半,娜香立刻翻身去抓,可是绑她的绳子松了,娜香就掉入了波涛汹涌的江水里……我大吃一惊,心立刻沉了下去,娜香就这样的离开了。自从娜香去世以后,瓦娃就一声不响。六个月后,政府在怒江上修了一座桥,瓦娃终于可以上学了!
看着电影,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他们没有汽车,没有空调,甚至连路都没有,只靠一根绳索冒着生命危险坚持上学。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还有这样艰苦的地方,还有用这种方式上学的伙伴。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每天都是爸爸、妈妈接送上学,而他们……哎——边远山区的伙伴们上学是多么艰难啊!
在城市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我们时时刻刻都应该为我们非常感到高兴。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飞渡读后感8篇
★ 时光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