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心得发挥其作用之处,我们平时就需要多学习,多观察,真实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是优秀心得体会的双重保证,下面是心得大全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谈人生心得体会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谈人生心得体会篇1
哲学是一门爱智慧的学问,是能够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艺术。作为哲学专业出身的我,深刻感受到了哲学对个人生活、工作的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将《哲学与人生》作为中职生的必修课程,也凸显了哲学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由此,作为教师,怎样将这一门有用的课程教好,让学生学好就显得异常关键了。但是,正如汪教授的讲座所提到的,面对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长期以来,却存在:“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不强,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一些学校不重视、老师没热情、学生没兴趣。”等让人遗憾的现象。作为在一线教学的老师,我对这一现象是有切身体会同时也深感困惑的。
结合汪教授深入细致的课程分析和李老师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展示,我谈谈今后如何更好地上这门课程的感想:
一、认识课程意义,任课教师重视课程是前提。
作为课程的教学者,任课教师对课程是否重视以及重视的程度大小,直接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如前所述,《哲学与人生》这一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用汪教授对于“中职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哲学与人生》?”这一问题的回答来说,就是:“哲学是照亮人生道路的灯塔,学生有许多人生的困惑,需要得到哲学思想的引领。哲学是点燃人生智慧的火炬,学生有必要掌握初步的哲学思维方法。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学习《哲学与人生》。”因此,作为教师,应从对学生成才发展的终极意义来看待这门课程,而非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完成学校指派的工作,教完就算。如果教师能从对学生成才发展的终极意义看待该课程,教师就会有上好这一门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会投入足够的热情和充分的精力进行该课程教学的各项工作,当学生对这门课没有兴趣时,教师也不会感到气馁,进而轻易放弃。因此,作为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即将踏上讲台时,应充分认识到该课程对学生的意义,这是上好这一门课的前提。
二、分析授课对象,提高教学吸引力是关键。
?哲学与人生》这一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职生。因此,它既不同于有高考指挥棒,进而以高考为目标而学习《生活与哲学》的高中生,也不同于有一定哲学功底,通过高考筛选考上大学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学生。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首先,中职学校生源的构成比较特殊,大多数学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其次,由于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因此没有充足的学习动力,这些都给教师授课带来了不利影响。但另一方面,中职生也有其可爱的一面,比起以应考为学习目标的高中生,他们思维活跃、重师生感情、动手实践以及组织能力强。因此,任课教师应充分了解中职生的各种特点,在备好学生的前提下备课,通过中职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吸引力。讲座中,汪教授提到的`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主题辩论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其实就是很不错的、能极大提高课程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方法。在随后李老师展示的课堂教学实例中,我们更能切身感受到提高教学吸引力的重要性。相信如果我们每节课或者大多数的课都能按照李老师的授课方式授课,一定会让大部分的学生喜欢上《哲学与人生》这门课。当然,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需要老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是课程延生的必然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其结果就是:知识好像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摆脱它。”对于不少中职生来说,《哲学与人生》就是这样一门“没有用处,急于摆脱”的知识。学生学了这一课程,却不知道这门课程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实在作用,除了应付期末考试拿学分以外。但事实是,如前所述,《哲学与人生》是一门对学生学习生活有重要指导作用的知识,只是我们的学生还不会运用而已。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或者是在讲课的过程中,就把生活实例、学习实例贯穿在我们的授课过程中。“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苏霍姆林斯基)
总之,《哲学与人生》是一门对学生有重要意义的课程,而且课程本身也具备提高趣味性、吸引力的可能,只要我们任课教师对课程足够重视,充分准备,并能指导学生将所学加以运用,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开设该门课程的根本目标——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
谈人生心得体会篇2
刚看完片名,以为一定是励志片,看完觉得一般。主要是理想化成分太高。
这部电影的主角张驰是一个车神,连续五年赢得顶级汽车拉力赛冠军。他因场外非法赛车被禁赛五年。憋屈了五年,他终于有了复赛的机会。在重重困难中,他得到了赞助,拥有了一辆战车,却在比赛前差点被车祸报废。
在关键时刻,他的竞争对手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他修理赛车。更不可思议的是,职业赛车手都有一个领航员,负责观察路况,指挥路线。他的领航员在一次车祸中受伤,没能通过体检。他独自完成了比赛,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剧情绝对符合小人物变明星的套路,但不是真的。张驰已经五年没碰过赛车了。虽然他在停赛期间每天都在脑海里排练很多遍比赛场景,以四周物体为方向盘进行练习,但比赛技巧真的是这样培养的吗?
其次,电影想表达的“奉献”这个主题有点太直白了。有一句时髦的话叫“张驰是个追梦人”。他为了理想卖了五年炒饭。为了重回赛场,他公开露面诉苦,在电视节目上要求赞助,在ktv给别人唱歌,在比赛服上绣别人的女朋友。
名字……,为了梦想他确实做了很多很多。很多国外的大片其寓意都是润物细无声的,在观影的'同时让观众自己领会,而影片中却要张弛给学员讲课谈赢得赛车比赛的诀窍引出“奉献”一词,以及结尾那一句“献给奉献给自己热爱的你”更是让人有点倒胃口,这是担心观众看不懂自己的电影的节奏吗?只能说韩导还是有点信心不足啊。
谈人生心得体会篇3
这一天,我坐上了时光飞船来到了2024年冬天的北京。这一年在这里要举办举世瞩目的冬奥会!
我欣喜的发现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尽管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相同的笑容。我看到北京的街道干净而又宽阔。路上车来车往。路旁的花草树木欣欣向荣,茂盛又蓬勃。高耸的大楼,繁华的街道,热情的人们,这一切都向世界展现着我的祖国日益强大和文明友善。我看到运动员们为了祖国的荣誉努力拼搏。志愿者们的友善和帮助让每一位来到中国的友人都感到温暖快乐。冬奥会的举办让世界了解北京,了解我的祖国。此时此刻,我站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我真的为我的祖国——中国感到自豪和骄傲!
当我在为冬奥会的举办欣喜的同时,我也高兴的发现这时的我已经十六岁了,我不仅个子长高了,也已经从一名小学生成为了一名高中生。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一所优秀的高中学习。我在这里认识了许多友善的新同学。我的梦想是成为祖国的栋梁。我正在为了我的梦想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我希望以后可以为我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傍晚的时候,我乘坐时光飞船回到了2015年。一天的未来之旅结束了,但我却更加期待未来的到来。我真心的祝福2024年在北京举办的冬奥会圆满成功,我也相信七年后的我能通过努力实现我的梦想!
2024年,祖国冬奥加油!十六岁的自己加油!
谈人生心得体会篇4
看完路遥的《人生》,让我的心无法平静,一直深思领悟着那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有人说人生如五彩泡沫,所有的追求最后都会是一场幻灭;有人说人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都要去品尝;而我想人生是一盘棋,每个人只能下一盘,但是谁都不能保证全盘运筹帷幄,步步为赢,但是我们依然是人生的主宰者,我们要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五彩幻想的破灭,更不要被动地品尝命运强加的各种滋味。
我想故事的结局一定像我们每天所走的路一样,一样的实在。路,可能有花俏的.,像满地遍花的羊肠小道,像铺满鹅卵石的小桥,可能还有的设计让水漫上去,等等。可这些终是旅游式的消遣,就像我们偶然通宵达旦的与朋友狂欢,真正称得上路的还是那些结结实实的水泥大道。
人生,多么沉重的字眼,有谁能在这条道上一马平川。有些事情蹉跎的是岁月,而有些事情却要用整个岁月去怀念。也许人是易忘的,可有一种记忆是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心上,每一次扯动就会疼痛,就会流血,就会进一步的加深它的伤痕。人生这部作品是段朴实而又凄美的爱情悲剧,而这段悲剧之所以凄美,就是因为有刘巧珍的存在。高加林的背叛,对于她来说是一种致命打击,但是,“刚强的姑娘,她既没寻短见,也没神经失常,人生的灾难打倒了她,但她又从地上爬起来了!”这一是体现出她的坚强、坚韧;又体现出她对生活,对土地,对自然,对家乡的深厚感情。透露出路遥对土地、劳动对故乡自然的深切热爱和依恋。
人生是我们没法迈过的槛,而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加!
谈人生心得体会篇5
大年初一去看了《飞驰人生》,这部由韩寒执导兼编剧、沈腾主演的动作喜剧贺岁片。之所以去看这部贺岁片,是因为看了预告片,被里面的一句,“那不是驾驶员,那是飞行员”的桥段逗乐。看之前没对这部电影抱有太大的期望,图个乐呵算是个理由吧,可是这部贺岁喜剧片却把我看哭了。
记得之前一位老师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你所有的眼流其实哭的都是自己,我很认同。还记得大学时候失恋,躲在寝室里看小说,看的泪流满面,却直说是小说写得好,但其实那眼泪可能是为自己而流。正所谓看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
?飞驰人生》的剧情没有太多悬疑,一位拉力赛车手从五届冠军的高峰跌落低谷去卖炒饭,再次重新走上赛场中间经历的种种。之所以戳中了我的泪点,大概是这种从高峰到低谷的心路历程和自己那段从患抑郁症的低谷走出来的感受有相同的部分吧。
电影里面配的音乐是朴树的《平凡之树》,其实对朴树一直没有什么感觉,之前他因为《白桦林》而走红,可我也没觉得那首歌多好听。后来听说他得了抑郁症,再后来就没有他的消息了,直到他重新推出《平凡人生》这首歌。那时候我还没有得抑郁症,人生也还好,所以也没有太多感觉,只是觉得朴树和以前不太一样了。但是这次在电影院里听到歌声响起:我曾经跨过山河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
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忽然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温热的泪水溢出了眼眶。
电影里的很多台词也戳中了我的泪点,不得不说韩寒驾驭语言的能力很赞,同时对人生的感悟也很深刻。这位和我一样都是80后的文青,从作家到赛车手到做导演,人生经历真的很丰富。下面就把一些我觉得很有哲理的台词拿出来,结合抑郁症的治疗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一、你并不是征服了这片土地,你只是战胜了你的对手
在抑郁症面前,我们要征服的从来不是抑郁症,而我们的对手也只是我们自己而已。如果我们一直把抑郁症当做我们要征服的`目标,那么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你会一直陷在与抑郁症纠缠的漩涡中,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无法实现康复的根本原因。
二、必胜的绝招就是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
抑郁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能找到一个突破点,然后慢慢通过这个突破点把注意力转移出去,之后就会慢慢打破抑郁症的怪圈,打破抑郁症的魔咒。比如从认知调整开始,或者从运动开始。
三、一通操作员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
在治疗抑郁症过程中,经常会面临无论是药物治疗也好还是心理治疗也好,持续了一段时间可是症状依然没有改善,面对这种情况患者就会很崩溃。其实这种原地踏步的状态是正常的,我们参考的时间点要相对长一点,比如这个月和上个月比,这半年和上半年比,对照的时间尽量拉长。这其实也就是说,我们要与一段原地踏步的状态相处的。
四、只有当一个人真正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才是过时了。
在抑郁症治疗过程中,信心很重要,即使看不到希望也要满怀信心,因为我只是选择相信。在你没有希望的时候,假装自己有希望,慢慢你就会发现,希望一点点就出现了。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放弃了走下去的信心。
这部电影里有个情节,沈腾在复出后的比赛中,因为他的领航员受伤了,所以他要一个人应对赛道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没有领航,因为每个人都是第一次生而为人,就算前人的人生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也只是别人的人生,再多的经验也抵不过亲身经历。在每个人自己的人生旅途上,没有所谓的输赢,对错,经历就是最大的意义,人生因为经历而多彩。当生命的列车呼啸穿越而过,曾经的过往不过是过眼云烟。
谈人生心得体会篇6
这是读的比较久的一本书,书中的内容有很多的观点值得品味,还是先呈现下在读本书过程中,摘抄的的几个小片段。
积极期待:积极期待谈起来分为两种,一种是权威自恋的延伸——“我希望你能成为我希望的形象。”第二种是权威对你的信任——我相信你是最好的,你现在对自己有了怀疑,我就给予你积极的确认和支持。心理学认为——最好的教育环境是抱持性的。它具备两个特征:孩子发展好的时候,认可他;孩子受挫的时候,支持他。
思考: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是什么?在不同阶段我们的需求是不同的,可是终究离不开“理解”二字。所谓的抱持,应该更多的是在身后去支持,以及在需要的时间去倾听,在倾听中成长也许就完成自我心理的调整。
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自传。首先你得认识自己的自传。设想一下你的墓志铭。想象你去世之后,要在你的墓碑上刻下最简练的话,以概括你的人生。你会给自己的墓碑上刻上哪几个字?
读到此处心理还是有点波动的,在年轻之际,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成长都有一定的追求,在自己的内心种下希望的种子。若这颗种子一直受到你内心的暗示的滋润,也许它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一定会茁壮成长。成人的世界,在相同的职业背景下,更多是心里的投入。我们在事情上的专注程度,会决定我们自身的成长。墓志铭——就是人生对自己的督促。
?道德经》“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
?清静经》“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心灵,是内在的事;关系是外在的事。
内在心灵和外在关系,一样也是互为镜子。你拥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去构建什么样的关系;你构建什么样的关系,一样可以反观出你的心灵。
对此话的理解是,我们的心灵是通过关系表现出来的,关系是心灵的反映。心灵是内在的,关系是外在的`。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心理动机会通过外在变现出来。实际上这为我们研究人的心理指出一种简单的方法。观察一个内心动机,可以去观察一个的社交圈。即,人以内聚,物以群分。
一元关系:即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意志,只感受到了自己的感受。他希望别人都来配合他的意志,在关系中,只能他说了算。这种关系在幼儿阶段特别明显,小时候我们经常感受到自己是世界的主宰。总认为自己是皇帝,可以操控世界万物。
二元关系:即一个人意识到另一个人是和自己一样独立存在的,有自己的感受和意志。他能共情对方的感受,也真能尊重对方的意志。当个体进入二元关系时,就逐步的摆脱“皇帝梦”,开始逐渐的感知他人的存在,明白世界是多元的存在。在这一阶段,主体能感知到我与你的存在,进入到“我和你的状态”。典型的案例,朋友只能跟自己关系好,是元对元的关系,不是网的结果。
三元关系:即一个能意识到关系的复杂之处。在复杂的关系中,他能同时看到我、你和他三人的感受和意志,并能尊重这个复杂的三元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在进入三元时,能够理解关系的复杂。
行动困难症
行动困难症是想法多,但是行动很难。
第一种,可参见很多企业家的重要本事之一——“画饼”。即能简单的描绘版图,但是缺乏实践的过程指导。
第二种,常见于很多的严重的拖延症,例如一个女孩说她多希望自己的会计考试能够得高分,但她就是不能投入学习。仔细聊下去,原因很直接——真去学习时,就发现掌握知识需要很多的时间,并不能做到一学就会。
这种案例在教学中经常发现,表现为学生眼高手低,认为自己的基础掌握扎实,不愿碰触基础题型,而选择难题进行攻关复习,实际上是自己的基础的方法不够规范,很难有效落实。另一类,是所谓的学困生多数为逃避型心理的特征。
问题,在关系中形成;问题,在关系中呈现;问题,在关系中疗愈。
一个小故事(本书中感觉很有启发的一个小故事)
一个1岁多的幼儿,离他十几米远的地方有一个玩具,要想得到这个玩具,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大人大步流星地走过去,拿给他这个玩具,这个实在太easy(简单了);另一种方式,他连滚带爬地挪了十几米远,拿到了这个玩具。这两种方式,他的愿望都实现了。只是前一种方式会让他觉得“噢,大人太厉害了”,后一种方式,则让他感知到“我太厉害了”。后一种方式会增加这个幼儿的自我效能感,所谓的“自我效能感”即一人知道“我可以利用我的努力把事情做好”。用大白话说就是“我能行”。
谈人生心得体会篇7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忙碌着,周而复始。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角色,服务别人与被别人服务。
正如短片中所看到的,穿西装革履,看似成功人士的男主人公所用的镜子,台灯,桌子,凳子以及挂衣架都是人工的,让人们瞬间感到高、大、上。可男主人公出了家门,才知道,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是人工的,从出租车到信号灯,再到电梯、所有的所有,都是人工的,与其说人工,不如说是“人肉”。而最后,才知道,男主人工也是一个服务别人的人——一个底垫,任人踩踏。他并不是一个成功人士,他也没有那么多金钱起雇佣那么多的人肉,他只是一个卑微到极点的服务员。
为什么男主人公能受到如此待遇呢?因为社会就是这样的,总是我们很无奈。我们每个人都只是社会安排的一个小角色,今天你给我当桌子,也许明天我给你当地垫,我们都在利用与被利用,我们就是这样的关系,我们有时候会是主角、而有时候、只是别人的配角,更有可能只是跑个龙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社会是一个大机器,我们是零件,只有我们的工作,机器才可以正常运转。
短片中的人,眼神呆滞,面色麻木、对社会充满一种讽刺之意、让人觉得一生是灰色的,从另一面想,人是平等的,你服务别人,别人也服务你,我们上学、上班所便利的一切,不是别人在服务你吗?换个角度想,我们如今使用的电脑,都可以想成是比尔盖茨在服务我们。
仔细想一下,确实如此,只是短片更夸张的表现出来,这便是生活。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